您好,欢迎来到特种养殖交易所!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> 资讯中心 >> 农科经济 >> 漾濞县飞蝗逐梦,蜂场甜香,金猪走俏,竹鼠生财

漾濞县飞蝗逐梦,蜂场甜香,金猪走俏,竹鼠生财

来源:时间:2017/10/28 14:12:51打印收藏

  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,一项项福音伴随“金风”传到边疆,送到村村寨寨。走进云南漾濞的乡村,收获正忙,一幅幅丰收的画卷令人欣慰振奋——飞蝗逐梦,蜂场甜香,金猪走俏,竹鼠生财……

  从漾濞县顺濞镇镇1212出发,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驱车5公里,来到顺濞村乌么村民小组村民苏绍银的养殖基地。刚下车,环顾四周,山林环抱,空气清新,令人心旷神怡。“这里虽然有些偏远,不过搞养殖可是位置。”伴着一阵犬吠,苏绍银将笔者一行引进他的养殖基地。

  苏绍银正在喂蝗虫。

  六个塑料薄膜大棚,一座简易的板房就是苏绍银的所有“家当”。走近一个大棚,“刷、刷、刷……”的声音不于耳,透过大棚纱窗,成片的蝗虫不时来回飞动觅食。“一说到蝗虫,大家可能都想到是‘害虫’,但在我这里它们可是发家致富的‘宝贝’”。谈及蝗虫养殖,苏绍银侃侃而谈。2015年,苏绍银到云南德宏州考察学习胡蜂养殖技术,偶然的机会使他和蝗虫“结缘”。

  “刚开始技术不成熟、市场摸不准,心里头也没有底。”带着试试看的态度,苏绍银尝试养殖了一个大棚。一年下来,蝗虫共出产5批次260多斤,按市场价30多元一斤出售,供不应求。“战告捷”,不仅给苏绍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也让他积累了不少养殖经验。信心十足的他稳扎稳打,如今养殖基地已发展到了5个大棚。

  “别看这基地规模不大,这一年的效益还是很不错的。”苏绍银的话语间流露出满满自信。说到这,苏绍银给笔者算起了经济账:5个大棚,一年能出5批产品,每批300多斤,按目前市场价40元一斤出售,毛利润就达6万多元,扣除成本纯收入也能有4万多元。

  一业兴带来百业旺。尝到甜头的苏绍银雄心勃勃,他还把目光瞄准了胡蜂养殖——用蝗虫喂养胡蜂再卖蜂蛹。仅去年,苏绍银养殖的160多窝胡蜂就卖到了8万余元。随着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周边群众就业也被带动起来,每年苏绍银的养殖基地用工多达600余个,光劳工费就得支付6万余元。

  “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建设美丽,相信今后的生态环境会变得更好!”苏绍银激动地说,近几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,这给他发展产业提供了优质条件,他坚信特色养殖产业前景会更加广阔,生活会变得愈发美好。

  告别苏绍银,来到了离苏绍银养殖基地2公里外的乌么村民小组村民茶家兰家。走进院落,一股清香的酒糟味沁人心脾,不远处一栋淡黄外墙的二层小楼格外显眼,茶家兰和女儿正忙着清洗装酒糟的大桶。

  “以前收入主要靠一点核桃,生活相当困难。”由于缺技术和资金,茶家兰家被纳入建档立卡户。2016年,得益于脱贫攻坚各项帮扶政策,她家开始发展猪、鸡养殖产业,并享受到了1.1万元的补助资金。今年年初,她家又引进了设备开始熬酒。

  “我们用高粱、玉米熬酒卖钱,还可以用酒糟喂猪养鸡,收入增加了不少。”茶家兰介绍说,家里熬酒9个多月来,已经生产出1万多斤酒,其中卖出4000多斤,贮藏了6000多斤;同时通过“变废为宝”,家里还扩大了养殖规模,用酒糟养起了48头猪,300余只鸡和3头牛。

  “熬酒刚刚起步,好多人还认不得我家的子。”说到这,茶家兰拿出了她家的食品经营许可证。一旁的茶家兰女儿插话道:“现在愁的还是销路,我们正在注册商标,等拿到以后就在产品上贴商标,推销我家的品。”

  谈起生活的变化,不善言谈的茶家兰道出心声,“现在党的政策相当好,不仅帮助我家盖起了新房,还发展起了产业。”茶家兰说,这几天她和家人都在关注着党的十九大,并表示她们一定会怀着感恩之心,在今后的生活中好好干、努力干,不辜负党的关心和关怀。

  来到苍山西镇下街村普子山村民小组,往日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已经发生了大变样。新拓宽的村组路上不时行驶过小汽车,大约18分钟,笔者就来到了普子山村民小组。“现在路好走了,不然以前差不多要1个小时呐,赶紧到家里坐。”村组长李文英热情地招呼道。

  在普子山,提起李文英大家都赞不口,原因不单是她作为村组长带大家修通了致富路,主要还是因为她返乡创业的事迹让人叹服。由于家庭困难,初中毕业后李文英就外出打工,这期间,她不仅攒下了部分资金,还拓宽了眼界。2013年,她毅然回乡创业,发展竹鼠养殖。问及原因,李文英微微一笑,“村子太落后了,想通过自己的努力,带大家一起致富。”

  走进李文英的养殖场,院场心两侧的房子里摆满了养竹鼠的格子,一只只毛茸茸、胖乎乎的竹鼠或抱着竹片吱吱地啃着,或慵懒的蜷缩着“偷闲”。“现在养殖场里还有300多只竹鼠,前几天刚卖一批,准备要新建厂房扩大养殖。”

  李文英提着胖嘟嘟的竹鼠。

  万事开头难,创业的艰辛各有滋味。“刚开始养殖不懂技术,竹鼠成活率相当低,有过一背篓一背篓往外背的时候!”谈及创业初期,李文英感慨颇多。为此,她特意外出到广西考察学习,并通过书籍、网络和专业人士交流,逐渐掌握了养殖技术。

  技术有了,资金却又让李文英犯了难。2014年,李文英通过努力争取到3.3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。万事俱备,东风劲吹,李文英夫妇一下子养起了300多只竹鼠。“长成的竹鼠大多卖到广东等地,目前为止差不多卖了2000多只,收入10多万元。”

  创业的成功并没有阻拦李文英继续发展的脚步。“这几年,国家实施脱贫攻坚行动,村组道路拓宽到了7.3米,自来水也马上接到家里,这是我们发展特色养殖的大好机遇。”说起这些,李文英笑开了花。“养殖场扩大后,我们还要引进豪猪养殖,同时成立合作社,带动全村人一起发展,共同脱贫致富。”

  “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这对于基层农村是一大好消息。”李文英激动地说,相信在未来几年,党和国家会把更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农村,农村面貌会发生大变化,群众生活也会更加美好。

  特色养殖“走俏”山村,激活了产业扶贫造血功能,催生了群众脱贫内生动力,山乡群众在脱贫致富路上走出了底气,闯出了自信。

相关资讯

发表评论

已有0条评论,共390人参与,点击查看>>
评论内容:
验 证 码: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,不区分大小写

热点资讯

  1. 刘长恒:养蜂带村民共同致富
  2. 刘玉财夫妇:饲养特种野猪变致富能人
  3. 邓绍南:靠五头小野猪起家 穷小子年赚千万
  4. 张磊:农民工返乡养兔年入20万
  5. 杨新建:“书记”帮助养獭兔
  6. “竹鼠王”何少平:年纯收入近40万元
  7. 马立功:小蚯蚓的“环保致富经”
  8. 滁州市食药监局不断化蜂蜜生产监管 规范蜂蜜市场生产秩序
  9. 余千平:返乡民工豪猪养殖纯收入40万元
  10. 胡畅兵:“抱团”养殖七彩山鸡

精彩推荐

CopyRight © 中国杨凌农交所,All Rights Reserved